返回216疯子皇帝(2/3)111  五代群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绍熙二年十一月,应祭天地宗庙。向例由皇帝亲祭,光宗无从推诿,没奈何出宿斋宫。这位心凶手辣的李凤娘,趁着这个空隙,召入黄贵妃,责她蛊惑病主,不异谋逆,竟令内侍持入大杖,把黄贵妃重笞百下。可怜她玉骨冰姿,哪里熬受得住?不到数十下,已是魂驰魄散,香消玉殒。李后见她已死,令内侍拖出宫外,草草棺殓,一面报知光宗,诡说她暴病身亡。光宗非常惊骇,明知内有隐情,断不至于无端暴毙,奈何身为后制,不敢诘问,并且留宿斋宫,不能亲视遗骸抚棺一诀,悲从中来解无可解。是夕在榻中翻去覆来,许久不曾合眼,直至四鼓以后蒙眬睡去,突见黄贵妃满身血污前来,此时也顾不得什么,正要与她抱头大哭,忽然外面一声怪响,顿将睡魔儿吓去,双眸齐启,并没有什么爱妃,但听得朔风怒号,骤雨倾盆,的事,但受到孝宗的阻挠。嘉王天性懦弱,孝宗认为其不适宜继承皇位,相比之下,魏王赵恺的儿子嘉国公赵抦生性聪慧,深得孝宗喜爱。当初光宗取代二哥赵恺成为太子,如今孝宗却宠爱赵恺之子,不同意将嘉王立为储君,无形中加深了光宗对孝宗的猜忌,光宗时时感到恐惧和不安。在他看来,父亲不仅对嘉王的太子地位,甚至对自己的皇位,都是潜在的巨大威胁。在李后和宦官们的不断挑拨离间下,这种恐惧感逐渐成为光宗挥之不去的阴影,其心理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导致了无端猜疑和极度偏执的症状。他视重华宫为畏途,不再定期前去问安,尽可能躲避着孝宗。天子孝行有亏,臣子劝谏责无旁贷,而臣僚们的这些言行更激起光宗的固执与疑惧,终于引发历时数年的过宫风波。光宗病情不断加重,皇后李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生性妒悍,又有着强烈的权力欲。一方面,她独霸后宫,不允许任何女人与她争宠,光宗对此只有忍气吞声,抑郁不乐;另一方面,她视孝宗夫妇为她皇后地位的最大威胁,想方设法离间孝宗、光宗父子,从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光宗的病态心理。在过宫问题上,有些大臣对光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光宗有时似乎被打动,当时答应了过宫,但一入后宫,就会在李后操控下改变主意,最终也未能成行。一次,光宗在谢深甫等大臣的苦谏下传旨过宫,即将出发时,李后从屏风后走出来挽他回去,中书舍人陈傅良出班拉住光宗衣襟,一直跟随到屏后。不料却遭到李后的呵斥,陈傅良大哭而出。宗室赵汝愚是光宗较为信任的大臣,对于他的劝说,光宗也是反复无常。孝宗听说儿子又犯病了,亲自到太医院弄到了一副好药,想给儿子送去吧,担心李凤娘从中作梗,于是就想等儿子回心转意来看望自己时亲手交给他。监视孝宗的太监给李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宗摸不着头脑,再三婉问,她方嘱内侍召入嘉王扩,令跪伏帝前,自己亦陡地下跪道:“孝宗要想废立了,难道陛下尚不知么?”光宗听了越觉惊得发抖,再加询问。李后才将孝宗不肯立太子的事说了一遍,更添了几句不好听的话儿。光宗被她引入迷团,便道:“朕不再往重华宫了。汝等起来,朕自有计较!”李后方挈嘉王起身。绍熙年间,黄贵妃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也不见有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大家开始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