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3章(2/2)111  [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就是嘛……

汉朝。

“此等佳作,当然是要熟读成诵!”这是过目不忘且很给面子的曹植。

有的乡野、市井小民甚至立时就叫来了自己的孩子。

“圆转流美情致动人,堪称佳篇!”

北宋。

苏轼乐呵呵地表示他可不像后世学子那般动辄便写错字,书写这样的赋文,哪里还需要练习?

看完楚棠的朗诵视频之后,苏轼内心蠢蠢欲动,这时便羡慕起后世便利的交通来。

“楚姑娘回来了!”

四野城邦忽然就沸腾起来,酒楼里,大家一时也忘了杜牧刚刚的失态,提议道:

“练了!”

刘彻一听就乐呵了:“当然要唱要背,朕可是日日诵读,又请乐府专门演唱,为的便是时时警醒。”

众人倒是也乐得配合回答三连:

【各位同学大家好呀!】

至于听得分明的苏辙:……

这些淳朴的人们早在这一来二去地“观影”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熟悉感,每次水镜亮起竟然都有一种故人回归的感觉。

众人正待说话,恰在此时,酒楼外的人声一下子喧嚷起来。

“学会了!”

“杜兄,水镜又至,咱们去外间看看?”

学诗书的机会,可不多得!

……

话倒是那么个话,但就是这神情和语气……众人默默地低下了头。

楚棠的声音是一如既往地轻快。

这里的歌指的是上次课文结尾放的《阿房宫赋》,是如今网络上正流行的“高考必备古诗文系列”。

挺危险的。

对此,他还是相当期待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又见面了,上次的课文背得如何呢?默写有练习吗?放的歌大家学会了吗?】

“杜樊川的诗文,我自是篇篇成诵!”这是杜牧的老粉李商隐。

杜牧被这一打岔也顾不得心里的别扭了,微微一笑:“也好,看看这次又会讲授谁的诗文。”

“背了!”

他们讨论着,俱是赞赏不已,其中一人忍不住扬声问到:“刚刚唱的那首诗是何人所做?”

女子起身,隔着帘幕娉娉袅袅地行了一礼,轻声道:“此是李义山的诗作。”

以后还是离兄长远一点吧!

“水镜!”

汉代秦立,以总结经验教训为名批判秦的暴政,为汉室立名并提供治道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这篇《阿房宫赋》论秦论得如此警策而富于感染力,简直是搔到了整个汉廷的痒处。

“可惜无法亲往始皇陵背诵。”

杜牧神情一凝,酒杯顿在桌上,发出沉闷的一声。

“看!水镜又亮了!”

听着倒是耳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