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2节(2/2)111  领证了,但不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杂志圈就是名利场,先敬罗衣后敬人,到哪里都一样。

问题六:是什么时候对谢总情根深种?

阳光万里,逍遥尽欢。

林眠:两点吧。第一,家在凤城,特别是凤城本地人,有瓦遮头,一般不会轻易选择租房;第二,房子是母亲当年特级教师的奖励,算是念想和慰藉。

可惜,没有如果。

一眼万年。

我比较相信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世界一切皆有定数,其实都是命。

想不起来林建设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可一旦想到他,还是会忍不住怪他。

如果赵红还在,我现在会不会不一样。

林眠:不好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何况,当时的我,并摸不准关乐乐突然空降的背景。

房子不是家,有妈妈在的地方,才是。

我在她湿漉漉的瞳仁中,找到自己。

-

年少失恃的痛苦非亲身经历不能想象,何况,三十而立,立住的不仅仅是事业,还有日渐稳定的情绪。

那一刻。

问题一:作为工作十年的职场人,住在逼仄的阳台,为什么没想过出去租房?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打直球,尤其是面对一个当时还不怎么熟悉的人,谨小慎微是必要的嘛。

刚入职时关乐乐的挑衅,在我看来微不足道,因为我要的是队伍团结,表面和谐。

对于一个一无所知的可能“假想敌”,难道,以不变应万变不是最好的办法吗。

问题三:为什么要屡次忍受林建设和朱梦华的挑衅,还有关乐乐?

问题二:工作那么多年,还是知名杂志主编,一点积蓄也没有吗?

你可以理解为我有一种偏执,在这个世界上,母亲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如果她没了,我是真的可以选择陪她而去。

当争吵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要逞口舌之快,尤其是,很多事情吵赢了就是胜利吗,或许二十出头的我会和他们争辩,但三十岁的我不会。

林眠:杂志圈有句玩笑话,关于什么是时尚编辑,时尚编辑就是拿着5000块的月薪,教你过5万块的生活的那些人。虽然有些夸张,但挺符合实际。

我。

-

来不及再多说,后头和家属告别的人已经短暂拥挤,我被人潮涌出告别厅。

眼前如同泛起薄雾。

归根结底一句话,领证了,但不熟。

问题五:对林建设是恨吗?

-

林眠:性格和人生阅历吧。

我松开她,喉结滚动憋出半句,“珍重。”

补一点“林逍”的快问快答和可能存在的某些call back。

十年并非一蹴而就,刚进入趣可做编辑,月薪2000块,扣掉五险一金以后到手更少,升级主编不过两三年,开销更大。

问题四:为什么前期和谢总沟通起来总是“有话不直说”?

转念一想,与其费劲心力去步步算计,还不如什么也不说省事,后期熟悉起来,嘴也就回来了。

时间被光阴拉扯得很慢,她的眼睛像凤城沉默的夜晚。

林眠:还是性格问题吧。

-

目光所及之处,她正好向我望来。

回头。

-

番外的番外

当管理,管得不是事,而是人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