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
&esp;&esp;“嘘~~”那人一把将好友的嘴堵上,“今天听说种司业过来巡学,要是被听见了那还了得!”他紧张极了,“…你也知道种司业不比范司业,最看不惯的就是学子留恋瓦肆。”
&esp;&esp;“好好好~~”好友笑道,“不说就是了,看你这胆子。”
&esp;&esp;“那你可告诉我你那本《孟子义》里面夹的那张……”
&esp;&esp;“哈哈哈~~~”还没念完旁边就抱着肚子
&esp;&esp;“多谢。”
&esp;&esp;太学学斋皆为卷棚平顶的三开间小舍,每斋可容三十人,里边黛粉敷墙、罗木铺地,卷云戏水云替、宫式葵花槛窗,意境极是文雅。而这窗外起伏游走的行廊上风景最是娴静,到处的、设着沁香十里的梅兰盆栽,有学子每天看养。还有这沿道过去的漆红廊柱,上面无一不是挂着书帖字画,这些可非太学职官所为,都是学子们为了彰显才情所做,有了灵感、便立即拿纸写下,挂在廊柱上供人品读加印,所以写的好的、上边满是精细的红泥章子,写的差的……不给章子算是客气的,遇到那种尖酸刻薄的,挥起狼毫、洋洋洒洒的给你在上面画只甲鱼…
&esp;&esp;这太学里边的布景规划也无处不是充满着文人的雅趣。倒插入池的怪石头顶、有人执着笔正往上爬……题字,下边有男装的女学生招手鼓劲。参差的茂林修竹里传出野禽声,一只野鸡跌跌撞撞的跑出来,“咯咯咯”的、惊慌极了。路头倒栽着的一块磐石被几个学子齐力扶正,放一张棋秤在上面,旁边围满上人……弈棋。
儒大家,这也使得太学在仕林的地位被无限拔高,如今、俨然成了中央官方学府体系的主体中心,地位远四门学、广文学、武学、律学等旁支学府,乃是北宋学子至高无上的学府圣地,堪为后世的北大清华。
&esp;&esp;“来来来~~~子俊,你看你看!柴三泡的短令!”,廊道上两学子凑到一幅字帖上去,旁边走过一些学子朝他们看了看,结果摇头走开。那子俊倒是对着字帖摇头晃脑起来:“菁菁子衾,悠悠我心,伯谡有梦,宜奴无心,呜呼哀哉~~~寤寐求之……”
&esp;&esp;……
&esp;&esp;等那书生拜谢而去,旁边就有声音,“怎么?你相熟?”,“不认得,看他找刘学录,应该是今年州县上拔的新生员,不过生员在前两天都已经安顿完毕了,估摸着是耽搁了吧,算了……别管这事儿,我们赶紧去芦湘斋,别又迟到了~~”
&esp;&esp;“哈哈~~”友人大笑,“子融休要瞒我,可是想煞了那封宜奴?看你自从元旦那次见后,就一直魂不守舍的,这几天嵇博士的考校一次都没答上来,嵇博士可是找我谈过了,要不是我替你挡了下来,你可少不得被那陈瘸子罚上十遍的《学律》。”,对面那人甚是红脸,支支吾吾,“哪、哪有?”
&esp;&esp;来来往往的甬路小道上,尽是学士巾的学子生员,言谈欢笑着。梅林竹树间,有谈论诗词、有贬针时政,当然…也少不得雪月风花……
&esp;&esp;“什么我这……”那人刚想反驳,不想耳边有声音打断,“两位、不好意思,打搅一下……”那人转过头,便望见游廊台阶上有个青袍淄巾打扮的书生朝他招手,不禁皱了皱眉…
&esp;&esp;“子融,我们元宵去婆台寺看灯会吧,那边人少,宣德门、州桥那儿的人太多了,而且规矩也繁,衙门肯定又不许这又不许那,没意思极了……”,“这个啊~~”旁边面有难色,“…怕是不行了,我今早刚收到撷芳楼那边的帖子,人家盛情邀约的,倒是不好推脱了。”
&esp;&esp;“何事?”,那书生打礼问自己知不知道一个叫刘逢的学录…
&esp;&esp;“哦…”点了点头,“刘学录是吧,醒得,这边直走到兰心斋后边那条庑廊,而后一直往东边去、是教坊院,那里是博士学正们的休憩之所,你进去问问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