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酷暑时节,大诏皇宫依旧清凉如春。源源不断的寒冰从南面送入宫……◎
曾经丰饶的国土,如今满是伤痕。
旧事
“这趟去得值当。”他搓了搓手,“奏疏可写好了?荀家这几日不安分得很,是该杀鸡儆猴了。”
谢家是由一个个谢姓子弟支撑起来的,处置一人事小,失威事大。谢朝蕴才华谋略皆为常人难及,唯不谙处世之道,为官资历尚浅。要而论之,便是心中仍存了几分士子的不平之气。
朝中谢姓子弟便有四成,荀家,方家,陆家各占一成。而谢家又掌管礼部,因科举而做官的人为了在朝中安身立命,往往也会投入其麾下。
即使只是徒有其表的安稳。
大诏需要谢家来制衡朝廷,维系安稳。
大凡物不平则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谢去夷瞥过奏疏,咳了咳:“毕竟是谢家子弟,该宽容之处还是应当宽容……提点几句便足够了。如若从严发落,恐会寒了其他谢家子弟的心。”
谢朝蕴目光停在手中卷册上,眼皮抬也未抬:“荀家和陈弼勾结,暗中豢养了一只食人的猛兽,意欲在秋猎时谋杀圣上。”
“弹劾谢殷的奏疏,这已是第三本。”谢朝蕴将奏疏放在桌案上。
在朝为官,最忌讳的便是意气用事。便是他心有不平又能如何?
谢去夷动作一顿,面上宛如六月瞬变的天色,立刻转阴为晴:“哦?竟有此事?”
城外的旱灾并未惊动宫池中的舒雁,它们三两成群,闲适地畅游于垂柳荡涤的碧波间。
会笑他信口开河。
不是因为谢家滔天的权势,也不是谢家在文人墨客当中的地位。不是谢家需要大诏,而是大诏需要谢家。
说完他摸着长须,兀自点头。
自从两百多年大诏开国伊始,谢家便掌控着朝中一半政权。在历史的沉浮之中,曾有两位帝王意图以清君侧的名义诛灭谢家。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为了给都城里的贵人们避暑,瞿峦山上开凿了三个洞窟用以存冰。但纵使如此,都城用冰仍旧紧缺。加之三月滴雨未下,使得成片成片的土地龟裂,城墙下不乏因饥渴炎热而死的百姓。
人间自多不平事,为了朝堂制衡,大局稳定,总有人要失去些什么。所谓不平之气,不过是蚍蜉撼树,徒乱人意而已。
即使酷暑时节,大诏皇宫依旧清凉如春。源源不断的寒冰从南面送入宫中,横扫整个大诏的暑气都忽略了这里。
忧国忧民之人处江湖之远,善于经营之人高居庙堂之上。党同伐异,千百年来都是这番道理,不单是大诏一朝。他一人不平,难道能让朝臣人人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