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的代表是二十年前参加过的、戴眼镜的女性,粗算一下她现在也六十出头了;上次的大会她并未参加,据说是因为快要退休了,便专心关注东部荒原的治理问题,若不是这次大会要讨论荒原的事,恐怕她依然不会来。
无论就人品还是学识而言,这都是位受人尊敬的大科学家,不过10号并不是很情愿陪她过来,理由倒也令人啼笑皆非——10号的高层一心想参与伊甸的事,但这位科学家偏偏完全不相信伊甸有什么作用,一心认定环境治理才是人类的出路,因此非但不想瞎掺和,还为了能来讨论荒原的事强硬地挤掉了原本的代表,以至于10号不得不想出在文件里塞小纸条的行为来联络其它势力。
是的,环境治理,这就是10号的主业,也因此它成了除1号外的另一个拥有全套备用基因库的避难所,只是最初的产业显然很难有什么利润,于是这帮人也开发了诸如兜售转基因种子之类的副业,但效果并不显著。
好在协助治理环境是个能快速刷声望的好方法,这使得许多做了亏心事的大避难所往往会通过给10号发一笔援助来挽回自己的名誉,10号自己也时常把治理好的土地高价拍卖出去,让自己的财政不至于入不敷出。
最后剩下的,便是孤城最为熟悉的9号了。
十五年过去,地位和实力都急剧衰落的也只有9号了,伊甸事件中的抉择毫无疑问是一步臭棋,背刺2号的行为也使得它要为粮食付出更高的价格,显然这些长期远离斗争中心的家伙们错误地估计了伊甸的价值,并为此付出了完全不匹配的沉重代价。
旧的管理者在这件事后不久便郁郁而终了,新的接替者试图在各方便都都做得与前任相反,以此撇清过去的负面影响,可惜收效甚微;9号的绝大部分居民也怨声载道,期初他们也愿意反思伊甸的事,但随着外界的趁火打劫而导致生活水平骤降,这份愧疚也迅速被转化为仇恨了。
好在9号的特殊职责使得大避难所们不敢真将其逼到破产,于是便集体适时收手了。
9号的工作与其它避难所都不一样,它并不主修生产,而是管理,准确一点是统筹监管整个北方区域,而这种独特性来自于北方自身。
远离灾难爆发点并不意味着安然无恙,相反,漂洋过海的二氧化硫等寒室气体为这里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灾难——在其它地方都因为炎热和干旱叫苦不迭时,北方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严寒,零下五六十度的气温配上终年无休的暴风雪使得此处的困难和资源都大不相同,缺少应对经验的1号完全无法远程管理此地,只得扶持了本地的9号作为第二中央主管北方的大小事务。
回到会场,9号的代表是曾经对孤城照顾有加的后勤部长,经常偷偷给她塞各种限量出售的珍贵食品,如今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