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重回八零养女儿 第109节(2/5)111  重回八零养女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哈哈哈哈哈哈”赵小军拍腿大笑,“这个记者真是个人才!明褒暗贬啊!”苏耀华摇摇头,“这个教育局啊,真是一点实事不干。”

白荷倒是很开心,她想着如果上初中不用花钱,还能得奖金的话,那爸爸妈妈就一定不会再阻止她上学了,“谢谢校长,这是个好机会,我会朝第一努力的。”

苏耀华点头,“其实,这篇报道我还真有一点想法,就是这个考到全镇或者全县多少名的贫困学生,我们就资助她上学,这个的话就只能不论男女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荷笑得更开心了,“谢谢校长,我一定不会浪费这些学习资料的。”

赵小军问苏耀华“那我们这资助的事情怎么办啊?走教育局这条路是行不通,那咱们的资助是不是不能走官方渠道了?”

另外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方案倒是可行,赵素芬问道“咱们定多少名合适啊?”

刘莉莉点头“这可不是嘛,还好之前咱们的资助方案教育局没同意,不然现在我都不放心。”

他一下就想到了那两家人,是他们将自己学校的事情投给了报社,虽

力“砍价”,“局长,那前三行不行?前三已经是很大的难度了,白荷之前从来没到过前三,我知道现在的前三都是镇上的小学学生,他们的教育条件我们是赶不上的。”

看着白荷这么开心,周校长心里的压力也少了些,“行,那你好好学习,我帮你找一些学习资料,到时候我拿给你。”

“哎?周校长不要这么说,你的教学水平那是顶顶有名的,由你教育出来的学生怎么会差呢?你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也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嘛。”说着拍了拍周校长的肩膀,笑呵呵地坐车走了。

这个话任谁听都知道这件事的困难程度,记者皱了皱眉,随即便想到这不过是县里对这个学校做的表面功夫罢了,好话说了,政策许了,但是能做到第一,你才能得到,你做不到你就不够优秀。

赵小军提议“要不这样,咱们定下全区前一百名名以内的小学毕业生,咱们一共是有七十个名额,如果前一百名没有把这个名额用完,那我们往后顺延,直到把名额用完为止。

尽管希望渺茫,但也算是个好消息,他还是告诉了白荷。

周校长愁眉苦脸,这第一能是那么好考的吗?白荷的学习时间仅限于在学校,在家里她是一刻不得闲的,哪有时间学习,这第一怎么考?

在后续的报道中,他这样写道“区教育局对于山村小学的教育非常重视,也给予山村孩子厚望,只要有学生考到全镇第一的好成绩,不仅可以得到免除所有费用上初中的机会,甚至能得到教育局发的奖金。区教育局的这一政策,真真切切激励了山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发出山村学生的所有潜能,区教育局对于提高山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煞费苦心,希望所有的学生都不辜负他们的用心良苦。”

刘冬梅无语“这个教育局怎么干这种事儿啊?村里的孩子考到镇上第一,这也太难了,他这是存心的不想帮吧。”

后续本地的报社也到学校采访了,问到本地的教育局对他们学校的扶持时,周校长郑重感谢了区教育局,给了他们学生一个免费读初中的机会,只要考到全镇第一就可以了。他说自己的学生正在朝全镇第一的目标努力奋进,非常感谢县里对他们的关心和扶持。

同时,文章里也写到了“让山村孩子们没有压力上学的最终解决方案是让地区富裕起来,让人民富起来,当人民富起来了,区域经济好了,那么孩子们的上学就不再是问题。当前我们的国家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政府干部们应该也作出一些思考,如何发展乡村经济,让乡村的人民富起来。”

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给他们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校长心想,此生无以为报,只求他们一生顺遂吧。

后面周校长又陆陆续续接待了很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也收到了很多爱心人士寄来的包裹,通过他们他才知道,原来是有人把他们学校的事情写稿投到了报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难怪,前段时间县里的局长都纡尊降贵地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