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新政若是硬碰硬的往下推行,势必会引起一场内乱,请王爷三思而行。”
&esp;&esp;小皇帝赵无疾气鼓鼓的来了句:“没有老鼠屎,锅里的粥更干净!”
&esp;&esp;没人去和小皇帝辩驳,能主事的人是眼前的摄政王殿下,群臣都眼瞅着他的反应。
&esp;&esp;摄政王赵德芳却毫不妥协:“新政改革是必须要推行实施的,谁要硬碰顽抗,本王就如他所愿。
&esp;&esp;速速提拔一批年轻有为或者能力出众的低级官员顶替了他们的位置,就让他们在家里养病反抗吧?”
&esp;&esp;宰相薛居正忧心忡忡的说道:“王爷,能够选拔出一批熟悉政务的低级官员顶替了他们容易,但那些低级官员的位子也需要立刻填补。
&esp;&esp;这人才短缺啊!若是再有响应罢工的官员,那就……麻烦大了!”
&esp;&esp;“不会有大麻烦。”摄政王赵德芳信心十足的淡淡一笑,:“洛大人和寇大人在西蜀之地培养的那批年轻学子,正好可以大有作为了。”
&esp;&esp;朝臣里最年轻的寇准,闻言出班,:“恩师洛大人和我手把手教出来的那批年轻人,务实踏实有能力,处理政务不会比一般官员差,比那些尸位素餐的昏官更是强上百倍,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esp;&esp;洛骥也是捋着胡须微笑赞同,:“不错,当初奉王爷所命,我和寇准对那六百多精挑细选出来的年轻学子,可是花费了不少心血,手把手教出来的政务处理能力,他们踏实,勤奋,一腔热血,肯用心用脑,个个都是人才。”
&esp;&esp;“六百多名?”渤海郡王高怀德惊呼了一声!
&esp;&esp;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不知道多少人头上的官帽,会帽帽自危?
&esp;&esp;有人忌惮惊惧有人钦佩叹服的看着年轻俊美的摄政王殿下,这样早早的布局,真是深谋远虑啊!
&esp;&esp;摄政王赵德芳淡然说道:“蜀地培养出来的这六百多名年轻学子,本王派去了燕云十六州三百多名,并且,这京城里前年冬天新开的“明风”书院,也是本王出资筹办的。洛大人和寇大人,都是书院的客座夫子。曹炜和高应熊,也是书院的客座武夫子。
&esp;&esp;要有能力的人才吗?本王手里有的是!”
&esp;&esp;众人又是大吃了一惊!城外南山那个只招收寒门学子的“明风”书院,竟然是摄政王筹办的?
&esp;&esp;小皇帝赵无疾看到大臣们连连吃惊,被震撼惊愕到傻了的模样,笑得那叫一个得意!
&esp;&esp;【皇叔的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岂是你们这些墨守成规的老家伙能懂得?
&esp;&esp;别说望其项背,拍马你们都追不上皇叔的背影。】
&esp;&esp;曹彬和高怀德一边震惊着,一边在心里偷偷的骂儿子,:臭小子!嘴巴可真够严实的。去年就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