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都愣了,他眨眨眼才反应过来周渔说的什么,浙东和西山可以开店了!
所以,有些不好听话,他怎么也要说说:“是我有点想法,跟您沟通沟通。”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咱们别的省也去不了啊,只能在省内发展,而且是越来越不好干了,各地百货大楼最近都在改革,百货大楼的经理快把一号店当他们店了,到点就来逛,组团的,一切都跟咱们学。服务学去了,咱们是东西不少,可人家进货更容易,这很难竞争啊。”
厂没什么交集,她压根就不知道:“没听说啊,你等着我打听打听?”
“是觉得不合算,一方面耽误咱们各市里门市部推进了。另一方面住宿费、租赁大巴费用,拍广告片的费用,外加你自己出人出力也不少。我知道,这是为了探路,可真有用吗。”
周渔其实也知道,可没办法,创业公司就这样,没人!她直接说:“不是说双倍工资吗?一定兑现,而且这个月的奖金可以提高比例,你算一下。”
“周总,您出门这些天,我们是真没闲着,您看,一号店业绩如常,肃南江州两地一共新开了四家门市部,另有10家门市部推进正常,月底就能开业。”
所以省会的商场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因为各省政策不一样,所以至今除了粤东吴县,还没有地方可以开出第三家。
王建就没见过这么好说话的老板,本身已经双倍工资了,居然还涨奖金,就冲周渔这大方,他都必须得说:“不是奖金的事儿,奖金多了我们肯定高兴,谁不愿意挣钱,反正咱们公司,干得多拿得多,你肯定不会亏待的。”
王
她先回答:“他们改也没用,一是价格下不来,二是工资上不去。从内到外都不可能跟咱们竞争的,你放心吧。”
他说,周渔就翻看汇总的文件,但王建这人周渔可太了解了,说话老灵活呢,他一开口,周渔就听出了他这是欲抑先扬呢。
这语气一听就挺慎重的,周渔点点头:“说吧。”
顺手,她就把名单拿了出来:“人的事儿这么解决,这是这次粤东那边聘请的25个翻译,他们不是全部都学的外文,但表现都很好,我让于芳菲问过了,很多人都有意向加入我们,你和于芳菲商量一下,趁热打铁,把人招来,大四没什么事干,让他们过来实习。”
“您看,你这次是为了南河贸易团去的粤东,抽调了我们25个人,拓展组外加一号店管理人员一共才110人,您一下子抽了我们四分之一,我们一个人得当两个人用,才干的过来。”
休息了一晚上后,周渔才去了店里。
她就问:“但是呢?”
王建这人,什么都挺好,人灵活也肯干,就有一点,见识不够,这也是周渔创业团队的主要问题——学历不够,平均学历初中,她想着不行得问问马教授,其他学校有没有夜校,给他们报个名读读书。
这一个广交会就有这么大的好处?
王建其实也不想提,给领导提意见,这不是找事吗?但他是在乡下卖酱油醋的时候,周渔将他拉起来的,从店员到店长到经理,就连原先看不上的岳父都高高兴兴同意了婚事,可以说,周渔是他的贵人。
“另外,你们再研究研究,继续招人,二号店那边已经差不多了,当地招一批,咱们这边还要过去一批。另外,浙东,西山两个省的商贸团团长,哦,就是他们商务厅进出口处处长,都跟我表示过,欢迎我们过去开店。也就是说,三号店和四号店也有眉目了,赶紧把人招进来。”
时隔大半个月,一号店依旧红火,不过进了办公室,到了王建嘴里,就不一样了。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周渔一直想以南河为基点,向着全国辐射。他们的设想是,省会建立商场(对外叫一号店二号店……),站稳后,由商场向地级市辐射门市部,如果门市部站稳了,就再以各种方式向着县乡进行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