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2/2)111  白月光进门,我带崽离婚你疯什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刻,她都有些想笑,原来她一直和陌生人一个待遇。

白抒情一脸懊恼,“阿尘,姜老师好像不喜欢我呀。”

姜芫摇头,“这是金夏瓷器,我感觉跟图片上的有点相似。”

看来,失忆把她那种病已经治好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姜芫抬起头,轻轻拨弄着手里的笔,“考古组和历史学家们怎么说?”

“说了等于没说,也就是不知道。”

话音刚落,只听砰的一声,周观尘重重放下水杯,似乎也不满意姜芫的敷衍。

姜芫皱皱眉头,这么远的距离他都能碰到,故意找碴儿吧。

他扶了扶眼镜,“姜老师这就把瓷器原型画出来了?”

纸张正好落在孙教授脚边,他捡起来一看,发现姜芫画的瓷瓶花纹跟图片上的有七八成相似。

周观尘冷哼一声,“也可能是无话可说。”

“姜老师,你有什么看法?”

是他不想吗?不能罢了。

这下连考古专家历史学家都聚在一起开会。

四周人都哄笑起来,不管是讨好周观尘还是挤兑姜芫,反正白抒情是成功瓦解了姜芫几天辛苦建立的威信。

他们得出了和姜芫一样的结论,这些瓷器是金夏王朝的杰作。

双方都坐下后,孙教授就让人放了幻灯片,给他们看水下打捞的过程。

作为修复组,现在已经不是讨论来历,而是如何修复。

下午,第一箱不明瓷器打捞上来。

众人都发表了言论,只有姜芫没说话,孙教授就来征求她的意见。

不知怎么了,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他跟她说的那句话“我跟白抒情从没有什么,而你跟别人生了孩子”。

姜芫不由抬头看他的脸,冷漠淡然,唇角微抿,是三年婚姻里最惯常对待她的样子。

一提金夏二字,周观尘的眼底闪过暗芒,不动声色的看向姜芫。

很多人附和,虽然金夏文化属于小众,但它也是庞大的宋文化的一部分,大家多少懂点,都觉得姜芫胡说八道。

姜芫一愣,对方却已经伸出手,“姜老师,幸会。”

她很快收回目光,没说任何话就离开了。

她很大声的说:“姜老师,你怎么会认为瓷器是金夏的呢?能给我讲讲吗?”

这时,周观尘起身去拿东西,把姜芫的本子给碰到地上。

姜芫伸出手,跟他指尖碰了碰,坦然大方,“幸会,周大少。”

卑谦的青椒态度挑不出任何毛病,如果不看挑衅眼神和故意露出脖子上的红痕。

姜芫见周围的人都看过来,包括周观尘,她一抬眸,刚好看到男人喉结下面一点嫣红。

黑暗里,有个人影靠近

散会的时候,白抒情故意落后几步,走到姜芫身边。

不知是谁发出嗤笑,“都说了还问你干嘛?”

姜芫眯起眼睛,看着造型和花纹明显带有异域风情的瓷器,不由拿起笔,在纸上勾画着。

“各位,你们看今天打捞的这批瓷器,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姜芫也没辩解,接下来的讨论她都沉默。

白抒情急于表现自己,就反驳道:“可根据资料这是宋船,而欧洲瓷器是1700多年才有的,也就是我们的清康熙年间,对不上。”

白抒情注意到他的目光,顿时不悦起来,就阴冷反驳,“金夏哪有瓷器,不都用大量的牛皮毛粮食换中原的吗?”

一共大小不等12个,每个上都刻满了金夏文字,连起来可能是一个故事或者一段历史。

海屿的负责人姓孙,是位年过花甲的老教授,他不怎么上网也不八卦,根本不知道姜芫和周观尘那点事儿,他热情地给他们介绍--


那些学者们都兴奋不已,如果能复刻翻译出这些,对研究金夏这个神秘王朝一定有巨大帮助。

姜芫这才发现她脖子上有块挺明显的红痕,看来昨晚跟周观尘战况激烈。

“对呀,还说得那么高大上,说一句不知道不行吗?”

周观尘同意她的看法就点点头,白抒情立刻冲他嫣然一笑。

“姜老师,昨天你走得早,没见过万宝斋的周大少周观尘,认识一下。”

姜芫扫了一眼很快收回视线,淡淡道:“修复师决定不了历史,更看不透时光,更何况这只是个图片,我没看到实物不好妄加论断。”

有人说:“看这花纹应该是西洋货,应该是欧洲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