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2/2)111  折辱的yin郁皇子登基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个男人约有四十岁左右,都蓄了胡子,头戴方巾,面貌虽然充满了书卷气,三双眼睛却都不安分,显得精明世故。

穆钎珩的步伐越来越沉重。

郊外驿站。

茶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仿佛在催促着什么。

谢明夷的声音放大得如此清晰。

“陆微雪……为什么……”

而正对着雪景而坐的,却是一个只过了弱冠之年的年轻人。

从前学堂之上夫子所言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并非虚言。

背上的人说完这句话, 便陷入了沉睡。

穆钎珩苦涩地勾起了唇角,内心的酸涩和痛楚随时都在试图将他击溃。

廊下,四个人端坐在一起,围炉煮茶。

逃脱

穆钎珩能感受到谢明夷尖尖的下巴正搁在自己的肩头,冰凉的耳廓时不时划过他的脸颊。

雪下得大,迎面而来的风更猛。

“珩哥哥,对不起。”

“三位世伯,喝杯茶吧。”

但偏偏是风雪交加的时候,万籁俱寂。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每走一步,都是在拿钝刀割他的心。

饶是军中人人钦佩的冷面将军穆钎珩, 也难得怀疑, 自己还能支撑多久。

所以跨越十二年的岁月,谢明夷添添补补,在子时道观敲钟的声音传来之际,终于加上了一句:

谢明夷趴在穆钎珩背上,眼皮慢慢阖上。

而谢明夷也如同八岁时那样,只知道闭着眼睛自说自话,穆钎珩说了什么,有没有回答,他一句也没听见。

他垂着眼眸,听那三个世伯你一句我一句地辩论着,他该如何回报青州贺氏。

他当时张扬又气傲,根本不放在心上。

一个人把我背回去。”

忘了也好,如果他死了,谢明夷最好永远不要再想起他,不要为他伤心。

贺维安穿着青绿色衣服,面前是靛青色的茶杯,也算相得益彰。

后来, 他也真的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四面八方的雪都被席卷, 朝他的脸涌过来。

甚至极有可能,今夜便是他和谢明夷见的最后一面。

穆钎珩只觉得浑身发冷, 并非是由于暴烈的风雪,而是由内而外、发自骨髓的阴寒。

谢明夷发着高烧,糊里糊涂的,闭着眼睛在他耳边反复呢喃着一句话,声音又小又迷蒙。

“我只记得我既害怕又无助,哭了很久很久,可是没有人来找我,我就睡倒在雪地里了。”

十二年前,他是带谢明夷回家, 前方是希望和欢喜。

他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 无数次死里逃生, 独自面对了大大小小的伤,所以此时最能明白这次受的伤有多重。

子时已过,谢明夷的生辰也结束了。

——以及令人安心的后背。

脖子上挂的红绳隐匿在衣服里,绳子末端垂挂的铜币却在隐隐发烫。

藏了许久的东西,终是没能交到他的手上。

只是雪花掉在灼热的眼皮上,随着震颤的眼睫抖落,转瞬即融在了一颗酸涩的泪珠中。

十二年前的雪夜,也是这样。

——

——方才他挡箭时,稍有不慎, 一支箭穿破了他的胸口。

而到如今, 却前途未卜。

他必须忍,忍得连自己都忘了疼。

如果可以,穆钎珩不想再听第二遍。

“贤侄啊,你是个懂礼数的,我没有看错你,当初费尽心思给你谋了个科举的机会,现在你也算鲤鱼跃龙门了,啊?”

漆黑的夜里只透出一丝月光, 幸好雪地极亮, 才能照亮前方的路。

耳边“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冷风的呼啸声,眼皮的滚烫和头脑的昏沉,都与那年那天重叠。

“再睁开眼时,看到你的脸,你不知道我有多开心,可是我第一句话就是,怨你和我走散……你背着我回家,我就在你耳朵旁念叨了一路,一句好话也没有说。那时我实在是太任性……太坏了。”

他站起身,动作行云流水,斟满了三个茶杯。

一声长叹,密林的出口也在前方了。

撑到现在,已是不易。

自从离开江南之后, 穆钎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小小的少年背着更小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积雪的路上。

这枚他视若珍宝的铜币, 谢明夷恐怕早就已忘了。

贺维安的手指微微用力,捏紧了茶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