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的,女工们在罐头厂找到了归属感,虽然还谈不上以厂为家,但现在,她们至少愿意为了罐头厂的发展而发自内心地出一把力。
“笨,这都不知道,就是用机器生产罐头啊。”
“啥叫半自动化生产啊?”
在艰难地度过了磨合期后,罐头厂和工人终于达成相对融洽的状态,大家各退一步,咬着牙互相忍耐,颇有种为了孩子而无法离婚的怨偶感。
贺明珠决定了,罐头厂的发展可以更进一步了。
虽然在罐头厂起步阶段时,厂里和女工的关系并不算融洽,甚至因为严苛的管理而导致双方摩擦不断。
罐头厂门口,几个刚下班的女工站在厂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看。
贺明珠忍不住笑得更深了。
杨冬梅笑着说:“大伙儿可太高兴了,原本以为奖金发个五块十块就很多了,没想到能发二十块钱。之前还有人找我抱怨工作太累了,现在提都不提,还说让我多排班,她们要做更多的罐头呢。”
直到现在,一笔大额奖金像是天降的粘合剂,消除了双方对立的鸿沟,将厂里与工人牢牢黏在一起,双方从此利益与共,福祸相依。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隔着厂长办公室的窗户,贺明珠看到车间热火朝天的氛围,不由被这气氛所感染,也露出了微笑。
等时间久了,还不知道这工资奖金会涨到多高呢,说不定哪天她们的工资比矿工还高呢。
厂房里
和后世相比,八十年代的人或许见识少,观念老套,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可他们却有着一颗宝贵的赤诚之心,明亮而充满希望,有一股珍贵的永不停歇的精气神。
除了偷懒女工外,之后陆陆续续还有其他人也离开了厂子。
块钱,这还是罐头厂刚开始正式生产。
这个转变过程,就像是婚姻倒叙,从离婚到怨偶再到蜜月期,另类的“先婚后爱”。
原本这个时间点该下班了,可女工们都没走,反而在将信封收好后,又回到了生产车间,以格外严谨认真的态度洗手消毒后,加班加点,动作麻利地制作罐头。
工厂内,十几号人喊着号子,拽着绳子,将一个怪模怪样的大桶吊装到固定的位置上;另一边,原本用于灌装罐头的地方,现在则被一个长条的机器占了位置。
收到奖金后,朴素的报答观让女工们决心要回报厂里,而回报的方式就是生产出更多的罐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罐头厂销售爆火、供不应求时,厂里第一时间选择将盈利与工人分享。
“大家看起来都很高兴呢。”
杨冬梅和几个工程师模样的人在交谈,时不时指向厂房的某个位置,询问对方问题。
既然要办厂,总该要有工厂的模样。
现在的罐头厂只是名字中带着“厂”字而已,而实际上却是一个手工作坊,罐头的全部制作过程都依靠人力,手工灌装的罐头,使用蒸笼进行高温消毒,如果不是生产规模大一些,对卫生的要求高,和农村的小作坊没什么差别。
比如说,机械化的罐头生产线
物质虽然艰苦,但精神却依旧坚韧不拔,像是乱石中生出的青竹,只要有一点雨露阳光,就能展现出惊人的力量。
观念上的转变带来的是罐头厂生产效率的提升,仓库里存放的罐头成品的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迅速增加,虽然第二天就会被运走售卖,但仓库很快又会被新产出的罐头填满。
稳定增长的产出,稳定增长的销售,以及更加稳定增长的现金流。
“啊?有了机器,那厂里还需要我们这些工人吗?”
罐头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