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备买不起,也的确没必要。省里每个市都有酿酒厂,像晋陵酿酒总厂这样有销量的也不多,大多数也就是维持一个本地销售,啤酒线砍得七七八八,肯定会有闲置的设备。
吴山海顿时明白过来,原来林思危早就琢磨这个事,连设备都想过了。
当然,我就不拆穿你了。
她并不是没想过,更不可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
“工艺,设备,这些都不是问题。不过小林老师,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想过没有?”吴山海进入高速思考模式。
林思危缓缓点头,深表赞同。
开办一家啤酒厂需要糖化、发酵、灌装等设备, 当下实践中心只有一部分,也只作为教学用,并没有真正投入生产运营。林思危进行了详细测算, 如果设备配置齐全, 再加上人工,启动资金大约需要三十万左右。
吴山海也郑重起来,沉吟片刻,问:“啤酒……卖得动吗?”
“配方要,设备也要。吴老师还得担个重任。”
“人。”吴山海郑重道,“仅靠学生的实践课,根本不可能完成整个啤酒生产过程。学生是流动的,实践课也是有课时限制的,真要把实践中心当企业来办,我们需要——人。”
远远不够。
“但说无妨。”人一有奔头,说话都文绉绉的。
“有什么不敢啊,是我求你喝。”林思危又推回来,“刚我说了,这酒不是白喝的,有任务的,你得写品鉴心得啊。”
吴山海扶了扶眼镜框,叹道:“小林老师,你这把会搞得很大啊。”
林思危却自信满满:“肯定卖得动。现在大城市啤酒销量上升很快。现在又不用糖烟酒公司专销了,咱们自己可以找销路。”
省厅给了十万发展专款, 实践中心小金库有一万多,缺口还大得很。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万?
林思危心想,还有个重要原因,你在实践课上讲到啤酒时,眼睛就像现在这样亮。
这密室,这耳语,顿时让这场谈话有了谋划未来的严肃与神秘。
“是这样没错。不过,最重要的也不是人,而是——钱。有了钱,就可以招人。”
林思危道:“你当年是搞粮食机械的,对这行应该比较熟悉,省内有哪个厂家出设备吗?不能太老,但要便宜。”
林思危踌躇满志:“要想把实践中心办成企业,就一定要有主打产品,靠些小打小闹的五金件是不行的,何况五金件也不是咱们粮校的强项。”
林思危压低声音:“吴老师,咱们把酿造班的实践课搞起来,就生产啤酒怎么样?”
吴山海真是感叹,没想到丢失的那些岁月,竟然也要找回来了。
不得不说,林思危说得有道理。
毕竟酿酒总厂的啤酒已经垄断了晋陵市场,却依然不是酒类销售的主流市场。
“市领导给的。”
“哈?”吴山海吓一跳,赶紧将啤酒往林思危那边推了推,“这是市领导给你的啤酒,我可不敢喝。”
“还有什么?”林思危问。
吴山海已经顾不上享受赞誉,他看着桌上的五瓶啤酒,目不转眼:“这些都是高级货,小林老师你哪儿弄来的啊。”
吴山海正色:“我明白了,你让我品尝这些啤酒,其实是要我搞啤酒配方啊。”
林思危笑道:“爱喝不算本事,会喝才是本事。吴老师你就是又爱喝,又会喝。”
“要么不搞,要搞当然搞大的。”
看过你给酿造班上实践课,虽说咱们实践中心条件有限,没法真的酿酒,但你对啤酒的描述总结,实在太内行了。”
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