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节(2/3)111  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只是坊间已将这门庭络绎,胡乱传成小公子停灵三日,顾准接受不了丧子之痛,秘不发丧;唯有一贯亲近的宋秀才亲提祭文,众小友分班吊唁,实在可哀可叹。

咳,至于那些以耳热、喷嚏之症状作考取征兆的歪门邪道,更是令顾悄哭笑不得。

还有更离谱的,某人抱着镜子蹲在老乡身后,正逢妇人嘻哈路过,不知说起甚么,一老妪摆摆手,道了句“不重不重”,气得那鼠目青年掼下铜镜大喝一声,“中,必须中!”

这个高举祖传抹额,对着东方拜了三拜,最后郑重其事系上,顾悄一看,好家伙,上面金线云纹四个大字“文昌佑我”;那个正了正腰间黄金蟒带,一串梵语顾悄侧耳细听,才知来头不小,正是文殊菩萨金榜题名咒“嗡、阿、喇、巴、札、那、谛”……

以至于考棚门前,顾悄差点被县官请来的老道一桃木剑劈出个三长两短。

衙内,方灼芝正带着一应考监,按例进行考前大祭,拜孔圣以求县考顺利、广选英才。

旭日朝升,染红天际。东方净爽,不见一片云霞,是个晴好日子。

卜者只需用布条裹住石头或豆子,放在炉上烤熟,再将问卜者那天要穿的衣服悬在上方,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根据衣服上染的颜色变化判吉凶。颜色深则吉,颜色浅就是凶,若能机缘巧合熏上一抹橙黄朱红,呵,好家伙,那就是上上签祖坟冒烟。

天蒙蒙亮的时候,县衙外就排起了长龙。

前院,顾情领着外舍发奋,几个丫头还倾情客串了一把一对一。书房,顾准压着三人用功,小猪得信,硬拖着顾影朝打着探望的旗号,软饭硬吃前来蹭学。时雨斋里,顾悄日进斗药努力复健。这般大家聚在一处,一起使劲的日子,骤然有趣起来。

如此峰回路转,竟带的顾宅这几日热闹空前。

顾悄起了个大早,赶去考棚排队点号,搜身进场。

门口,众多学子各显神通,各种封建迷信叫顾悄大为开眼。

过胃口恢复一些,能进食后精神气也养回少许。最关键的是,胸腹胀痛消去,足够他起身行走,勉强混个半日考试,问题不大。

他原以为这是乡下才时兴的风俗,可当他看到黄五裹着一袭破洞装闪亮登场,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古人的迷信程度。



衣留占卜方法十分简单粗暴。

不止顾悄,连原疏都看不过眼了。

老乡看不过眼,扯了扯他袖子,宽慰道,“这镜听卜法,须得妇人起于新旦之晨,门后擦拭镜面,心中诚心默念所卜之事,这样路人无心之语才做得准,你这一条都不对付,何必庸人自扰?”

县试不比乡试,没有固定的贡院,每年考棚都是县里提前几日临时搭建,一应进场流程虽然宽松,但耐不住休宁是个大县,考生太多,一千来号人仅靠衙门那些个皂吏搜身校验,再糊弄也须得一两个时辰。

疏忽一晃,就到廿八。

别说单人单座了,千号人能塞进去就谢天谢地。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琰之,今早丫头替我衣留问事,得了个鸿运当头,嘿,这把我绝对能中。”

“一、二、三……”他数了数黄五袍子上的破洞,“素律兄这是烤了多少把豆子才留的这么一抹红痕?“

信息差 三人成虎,造就大历“被去世”顶流第一人。

偏偏黄五还十分得意。

说是考棚,其实就在县署,将整个前堂单辟出来,按生员设案桌板凳挤一挤排排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