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1节(2/2)111  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哦?”

不知帝王真正意图,每一步便都如临深渊。

“学生……”

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不外如是。

可他不得不铤而走险。

他这“心腹”当得委实不易。

实在是柳巍那厮无耻,临死也要拉他垫背。

留仁小心呈上。

太子死后,神宗心思越发难以揣摩。

下一刻,方徵音一句话,就叫朝官恨不得跳起来给他人工闭嘴。

他睨向方尚书,这一声压在喉头的“哦”字就很玄妙。

方徵音说完,一撩官袍,深深一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歙县方氏,原就不是什么世家大族。

方氏也攀至顶峰。阖族先后出了七位进士,二十多个举人。

方徵音不甘心!

当年能用这八个字将云鹤被打作逆党,当下亦能用来对付顾准。

尤其还是被柳巍那样一个匹夫绊倒。

有人打头,新进士里陆续有人站出来替顾氏帮腔。

江南大姓,朱张顾陆,他们方家却能排在首位。

早年方家先祖随太祖起义,靠着血汗与忠心一步步从底层爬上来。

求陛下务必以江山社稷为重,早日纠治邪风,以正视听。”

顾氏、泰王借湖北、江西赈灾案,捏住他命脉分毫不让,如此就休怪他先发制人!

稍稍行差踏错一点,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这是几月来老臣暗查的官员名录,还请陛下过目。

原本他还能摸到的两三分,眼下却是半点都挨不着了。

拉拢文人、结营朝臣。

何况……何况他任上确有瑕弊,难以开脱。

顾命一事,若他没个交代,那方氏也就走到头了。

对比起来,老皇帝神色晦暗不明,倒显得过于冷淡。

学生亲眼见着顾悄累句成篇,能作证的不止我一人,方大人一句皆系逆党遗留,实乃无中生有,其心可诛!”

“学生也曾研习过不惑楼书目,不曾见过大人所说谋逆之论。”

“学生以为,党争不应牵连文教。不惑楼并非书蠹只知钻营举业,私下还遵圣人言教,有教无类,与贫苦人家免费读写,实在不像大人说得那般不堪。”

神宗不动声色,状似不经意翻阅起方徵音递交的“罪证”。

肃肃朝堂,群臣大气不敢喘,新进士们慷慨激昂。

老方一哽,突然不确定了。

先祖仙逝后,方家交到他手中。

新纸薄脆,翻动间细微响动,令人无端惴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人心转圜,非一朝一夕。

其中不少并非不惑楼学生,只是有幸在殿试前一窥不惑楼教案,就此拜服。

陛下若是知晓朝中多少大臣已在楼中替子侄占位,就知臣所顾虑,绝非杞人忧天。”

陛下,云氏死灰复燃,借举业蛊惑学子、结营朝臣,背后心计之深,不得不防啊!”

适逢高武两宗争位,他掐准风向说服全族暗里投了神宗。

他一生不曾为亲属家眷谋求一官半职,天命之年急流勇退,以伤病告老,回乡专心教导后人恪谨读书,渐渐方氏入仕子孙多起来,家族兴旺,这才成一方新贵。

至此,他平步青云,官至次辅。

“学生亦不信。”

随后从袖中掏出一封密折,高举至颅顶。

一朝跻身其中,又岂甘就此落败?

“一间书楼而已,爱卿,杯弓蛇影最要不得。”

太祖登基后论功行赏,先祖受封,实现阶级跨越,自此更是勤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