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看着面盆里还剩下大半的面粉,有些发愁。
老头站在长桌面前吃东西,苏壹主动给他拿来一个凳子。
“壹哥,今天的人怎么这么少?”
“店家,来一份豆腐脑,三根油条。”
苏壹笑道:“一听您老人家就是懂怎么做诗的,我这种大老粗就不行了。”
郭元再说这一番话的时候,眼睛里亮晶晶的,仿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但偏偏因为县试就考那些东西,很多人做不到“学以致用”,导致那些人读了几年书,也就略微比普通人多识几个字罢了。
“我只是略识几个字罢了。我读书的目的功利,和老人家您不一样。我诗词不行,但是算术学的不错,我这也勉强算是学以致用吧。”
苏壹摆手,“在我们老家油条是常见的吃食,不过倒有很多关于油条的打油诗。比如‘绕指盆中翻雪粉,下油滚落气氤氲。出锅能慰饥肠意,入口便思安腹欣。’”
就在这时,一个头发花白,身着长衫的老头走过来。
“元子,你以后想干什么?”苏壹问。
“《荀子·大略》中就有学以致用,圣人之言犹在耳啊,只可惜有些人偏偏左了性子,一心科举,忘记了读书的本质是什么。”
“干什么活都累啊?”郭元比苏壹还要小一岁,脸颊瘦削,身体单薄,此时一本正经的回答苏壹的问题。
老人奇怪的看向苏壹,“我瞧小哥你说话的样子,也不像是没读过书的。”
苏壹道:“一共七文钱。”
老人听苏壹这么说,反而高看了苏壹一眼。
苏壹笑道:“反正现在摊上也没人,吃点东西不防事。”
老人见苏壹这谈吐之间的模样,完全不像是一个泥腿子。
“敢问小哥,这油条有什么出处吗?”
“要不是壹哥你让我跟着你干,说不定我早就跟着我爹一块扛大包了,我爹娘都对我说,要我跟着壹哥你好好干,你教我本事,是我半个师傅。”
“以后也要陪着壹哥一块炸油条。”
郭元吃了一大口油条,一侧的脸颊一鼓一鼓的。
说完老人又低头去喝豆腐脑。
他在镇上教二十多年的书,也和不少开学堂的秀才在童生交流过,说实话有些人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子。
然后苏壹和郭元两个人一人盛了一碗豆腐脑,吃着油条说着话。
郭元直接放下手里的碗,“好嘞,您稍等。”
苏壹见他这副样子,忍不住有些怔愣。
郭元连忙摆手,“不,这……”
老人道谢坐在椅子上,先吃了一口油条,又慢条斯理的喝起了豆腐脑。
郭元和苏壹两个人手脚麻利的,把对方要的东西装好。
凉的馒头就着热乎乎的豆腐脑喝上一碗,既裹腹,又能补充蛋白质。
苏壹抬头看向他,一笑起来露出整齐的八颗牙齿,“吃饱了吗?要不要再来一碗?”
郭元看着老人的穿着,虽然是粗布,但是穿长衫就说明对方的读书人。
苏壹递给郭元一碗豆腐脑,“这几天大部分人都在田里忙活,镇上人少,等过几天秋收完之后人就多了。来,喝一碗。”
“老人家,您坐这边吃。”
“……竟然是这样吗?”
这还不包括后来他因为拍短视频,主动去学习各种非遗文化,找各种老师专家请教,听各种专家小课堂。
老人听完这句打油诗,眼睛猛地一亮,“好,平仄工整,朗朗上口,虽说没有什么奇句,但立意还算不错,这样一来诗的意趣也有了。尤其最后一句,妙,实在是妙。”
老人看向苏壹笑道:“每日我家人都会来这边买吃食,因为我忙,十次中有八次吃到嘴里的东西都没这么热乎。今天有空,特意来这边吃一次,果然还是刚出锅的好吃。”
苏壹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他是读过书,当年他幼儿园两年,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总共加起来上了十八年学。
苏壹回答,“可不是嘛,豆腐脑就得喝热的,油条就得吃刚刚出锅。刚出锅的油条一口咬下去,外表酥脆,内里绵软,香而不腻十分可口。”
郭元没听清苏壹说什么,“什么?”
苏壹听到郭元的回答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可是炸油条是个很累的活。”
读书人竟然会来他们这种小吃摊上吃东西,简直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