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9章 距离天才更进一步(2/3)111  学霸的微观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教授,我们的阵列式集成侦测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通用型全光谱分析模式,一种是特殊目标分析模式,然而,我们在调试的时候发现,特殊目标分析模式竟然比通用型全光谱分析模式下的特定目标分析精度更低……”

除此之外,普通对撞机的环形通道中设定了四个实验碰撞点,比如lhc加速环的四个碰撞点,分别就设有五个侦测器安装在碰撞点的地穴中。

……

“之所以计划只用5个月甚至更少的时间,主要有三点。”

刘峰一直都没有说话,坐在会议桌前的工程师们也一直都在耐心地等待着。

在这个节骨眼上,刘教授的权威性是绝对不容质疑的,这也是整个反物质工程核心人物的一致想法!

然而,山海关的这台超级对撞机,除了两个质子束管以外,还有一条超激光管道,能够在两条质子束管道中的质子发生碰撞的时候用超高能激光进一步加强碰撞,或者还能够在质子碰撞完后,选择性地在管道流量的尾口进行激光碰照。

很明显,这种情况是绝对不正常的,按照仪器的设计思路,在特定目标的分析之下,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后者的精度更高,然而结果却截然相反。

“都在这里。”方守贤点了点头,立刻将一份文件递了过去,“这种情况已经不只出现一次了,我们先后调试了5组实验目标,有两组目标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会议室里安静得只听得见墙上挂钟滴答的声响。

这一次,就连方守贤院士也被难住了。

其中超环面仪器(ats)与紧凑渺子线圈(s)是通用型的粒子侦测器,其他三个(lhc底夸克侦测器(lhcb),大型离子对撞器(alice)以及全截面弹性散射侦测器(tote)则是较小型的特殊目标侦测器。

因此,两者的调试就完全不同了,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听到方院士的问题,刘峰皱了皱眉头。

普通的对撞机,在加速器的环形通道中,主要是放置两个质子束管,而加速管由超导磁铁所包覆,主要以液态氦来冷却,当碰撞实验开始的时候,管中的质子是以相反的方向,环绕着整个环型加速器运行。

是想要进一步争取什么,这段时间基地有不少‘新人’认为研究所急功近利甚至是好大喜功,人家欧洲那边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这边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想完成,简直就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甚至已经有人在怀疑仪器本身是否存在质量瑕疵的问题,毕竟这种情

“第一,我们的超级对撞机在设计之初就用到了最先进的理论和生产工艺,比起lhc来说,有着更高的系统集成度,能够在调试以及今后正式的实验的时候,节约很大一部分时间。”

然而,华国的超级对撞机却有12个实验碰撞点,而在碰撞点附近安装的检测器却只有一个大型阵列式集成侦测器!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二,虽然我们的超级对撞机在规模上更加庞大,但有了前人的经验,再加上我们投入了三倍于当初lhc的人手,速度自然更快。”

高院士和王老板的一问一答,打消了不少人的疑惑,更打消了那些人的小动作。

终于,将手里的资料全部看完,刘峰合上文件,将资料递还给了方院士,目光在会议室内扫视全场:“方院士遇到的问题,大家都有解决办法吗?”

研究所里一旦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刘峰甚至都根本用不着他本人亲自下场,其他人就主动帮他解决了。

然而,所有人都摇了摇头,他们甚至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都不清楚,更不用说解决了。

因此,这才有了高院士和王老板两人的表演。

刘峰接过文件,仔细看了起来。

“实验数据都带来了吗?”

对此,刘峰完全知道,这只不过是这些人借题发挥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作为项目的总设计师,他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权威,打掉这些人的苗头,因为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整个基地需要、也必须只能有一个声音!

毕竟,

“最后,当然是工作时间和效率的问题。想必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我们研究所的工作时间是三班倒,比不上人家lhc那边舒适,人停机器不停之下,自然也要比当初的lhc快很多。”

当然了,除了这一类的问题以外,技术性的问题,就轮到刘峰本人亲自下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