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是君子之器,《礼记》载“士无故不撤琴瑟”,甚至有不少士人也会在想要投靠的主君面前献曲彰显才华。
陈昭坏笑:“明日咱们就知道了。”
周瑜的确擅琴,弹奏了一曲庆祝大军得胜归来的赞乐,引起阵阵赞叹,也颇擅琴道的荀彧在宴席散后就主动寻到周瑜,与其交谈起音律。
郭嘉幽怨补了句:“只是不在调上而已。”要是不知道原来曲调就罢了,偏偏主公每次吹之前都要说一遍曲名。
“唉,他初来乍到又不知道隔墙吹奏之人是主公。”郭嘉理智分析,“我看他明日定会寻人打听。”
她忽然勾起一抹狡黠的笑:“若我故意奏错一个音,你说公瑾能否察觉?”
而且郭嘉私心里觉得蔡琰也知道主公不擅音律,只是她滤镜实在太厚……
正支着耳朵凑过来听壁脚的郭嘉闻言,嘴角狠狠一抽。
庆功宴中,陈昭小酌了两杯米酒,醉是没醉,却引起了她两分兴致。
能让同僚之间关系迅速拉近。
不知为何,今夜睡不着在月下散步的人有些多。
尤其是在看到周瑜之后,陈昭那颗想要探讨音律的心就压抑不住了。
实在忍不住偷偷出门看热闹的貂蝉尴尬一笑,支支吾吾(tpe):“近来觉浅,出来走走。”
郭嘉离开大厅,迅速追上了先走一步的荀彧,他揽上荀彧肩膀,嘀咕几句……
郭嘉出门遇上荀彧,走了两步遇上荀攸,穿过长廊,又与貂蝉“偶遇”。
“子龙?”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主公明鉴,”郭嘉字字真心道,“莫说周公瑾只有一双耳朵,就是他生得十对耳朵,也断然辨不出您那一个‘错音’。”
——每当新来的同僚怀着对”昭侯精通音律”的虔诚期待,正襟危坐准备聆听仙音时,那猝不及防被现实痛击的呆滞表情,早已成为昭明军中秘而不宣的迎新传统。
吕玲绮也蹑手蹑脚走过来,轻声细语道:“什么热闹,也让我看看。”
脸却红的厉害,幸亏月色虽皎洁,却也没到能让人看清她面上红霞的地步。
也难为她这个大一团愣生生要做出贼头贼脑的模样了。
郭嘉平日就喜欢饮酒,这两年身体好些后,陈昭也不总拘着他戒酒了。
感觉就像是三加二愣是写了个等于七。
,接着传道的名义教给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一些基本知识,比让他们学圣贤之道更有用。
“嘉忽然想起还有一桩急事,先行告退。”郭嘉眼珠一转,急切想把这事分享给同僚们。
来者竟是赵云,也不怪郭嘉惊讶,昭明军中唯二打心底里觉得主公吹曲好听的人,一个是蔡琰,另一个就是赵云了。
“可要赌一把?”赵云忽然道,“输者往后半年要轮流前去昭明书院讲课。”
陈昭眯着眼打量周瑜挺拔的背影,指尖轻抚下巴:“素闻周公瑾心细如发,‘曲有误,周郎顾’,不知传言几分真假?”
庆功宴兴致正好,众人不禁都多饮了几杯,不多时酒量浅些的几个人就露出了醉态。
赵云轻咳一声:“云以为公瑾明日定然不会直言。”
是以不少文臣武将都醉了,郭嘉这个酒量大的酒鬼还清醒,瞧见陈昭把周瑜安排到主院附近,郭嘉不由眉毛一挑,露出了八卦神色。
可这事真的很难让人不好奇。
“还没开始。”郭嘉摇摇头,却眼见看到拐角处露出一个人影,惊讶“咦”了一声。
郭嘉短暂可怜了一息周瑜,随之就把怜悯抛之脑后,转而露出幸灾乐祸的模样。
过了一阵,孙策带着周瑜鲁肃来拜见陈昭,陈昭不动声色欣赏了一会站在一起的江东双璧,心满意足宣布开席。
陈昭一个个安排着人把众人引回客院。州牧府够大,平日也都留有一众臣子的客房。唯独周瑜,陈昭安排在了自己院子不远处。
是夜,月明星稀。
一个种地的农人,不关心什么孔子曰孟子曰,如何扑灭灶火、保住茅屋,这才是更有用的学问。
“听闻公瑾擅音律?”陈昭此话一出,厅内原本正觥筹交错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其实主公音律也不算难听。”貂蝉依然试图给陈昭挽尊。
周瑜闻弦歌而识雅意,起身含笑请命:“瑜虽不才,愿在筵前献一琴曲。”
貂蝉有些心虚,毕竟主公的自信也离不开她平日的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