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2/3)111  [清穿同人] 祸害大清,从开马甲给八爷算命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sp;&esp;胤禩几人则是四处联络人,试图添彩加火,撬动太子的地位。

&esp;&esp;太子的兄弟们更是摩拳擦掌严阵以待。

&esp;&esp;“朕尚冀其悔过自新,故隐忍优容至于今日。又朕知胤礽赋性奢侈,着伊乳母之夫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俾伊便于取用……”

&esp;&esp;在太子和他的兄弟们的共同努力下,康熙发火表示要废太子时,地下跪得齐刷刷的,却没人做出什么有力的劝解。

&esp;&esp;“且胤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

&esp;&esp;这顿时引起了康熙更大的不满,父子的口角再次升级,几乎可以称为不欢而散。

&esp;&esp;“若是不允,皇父早已申斥,何必犹豫至今日?”

&esp;&esp;“……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esp;&esp;“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宏业四十八年,于兹兢兢业业,体恤臣工,惠养百姓,维以治安天下,为务令观。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暴戾,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

&esp;&esp;“乃其恶愈张,戮辱在廷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专擅威权,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朕思国为一主,胤礽何得将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任意凌辱,恣行捶打耶。如平郡王纳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俱被伊殴打,大臣官员以及兵丁鲜不遭其荼毒……”

&esp;&esp;虽说多少有些为了局面考虑,总归事情是平稳解决了。

&esp;&esp;只是返回京城的一路上康熙情绪都很差,和太子的关系没有丝毫缓和,入城之后更是难得众目睽睽之下斥责了太子。

&esp;&esp;康熙顿时爆发,痛斥太子没有手足之情,太子似乎很是不服,又坚持申辩了几句,认为他不过是说出了康熙的心意。

&esp;&esp;“……乃胤礽同伊属下人等恣行乖戾,无所不至,令朕难于启齿,又遣使邀截外藩入贡之人将进御马匹,任意攘取,以至蒙古俱不心服。种种恶端不可枚举。”

;在十六格格因病去世后,某位王公仍然想为儿子求娶公主,康熙尚未表态时,太子就和这位王公有了接触。

&esp;&esp;于是康熙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召来宗亲大臣侍卫,情绪激动近乎哭泣。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康熙此番却没有顾忌,仍然继续未尽之言。

&esp;&esp;这无疑给了臣下一种讯号,所以最近朝中的热点就在这对父子的关系身上了。

&esp;&esp;之后太子就去劝康熙接受了。

&esp;&esp;胤禛想起了目前看来最为可靠的甄大师所言,并不怀疑太子会被废掉,在这个基础之上,他需要制定后续的计划,太子倒了并不等于他胜出了,盯着这个位置的兄弟可不少。

&esp;&esp;“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靴。胤礽所用一切远过于朕,伊犹以为不足,恣取国帑,干预政事,必致败壤我国家,戕贼我万民而后已。若以此不孝不仁之人为君,其如祖业何谕!”

&esp;&esp;但十六格格的后事还是敲定了,虽然说着太子没有手足之情,但康熙最后还是接受了提议,走了正式的流程交待声称之前定下了婚事,夸奖了男方的重情意。

&esp;&esp;前面胤礽都只跪着不出声,唯独听到这里变了脸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