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些皇子也不是愚笨的,最简单直观的国库银增加就是收税,但对税务伸手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那个权力去动农税,商税又容易伤到自己人,哪一个人手下不会没有商人,再者商税的钱收上来又算谁的呢?
&esp;&esp;那这次考验的是什么?对朝局的了解?办事的手段?政治倾向?
&esp;&esp;“便宜老四了!”这家伙绝对能狠下心去催缴欠款,谁又能说这不算收入?真不算还不知道老四能做出什么,这家伙的路线就很不同寻常。
&esp;&esp;还是得有一个界限分明属于自己的事情才好。
&esp;&esp;面对一个又一个跑来一脸亲切讨要主意的兄长,胤禑十分迷茫,逮着他一个人薅这对吗?虽然他知道穿越者的发家致富几件套,除了水泥还可以弄玻璃,但他自己也要拼个贝勒的爵位啊,这是留给他自己的东西。
&esp;&esp;一时间打算下注的官员都忙着想办法,倒是引起了文人的抨击,认为这群人满心都是利益,一切都为了钱看,实在是没有操守,杂志上的骂战又热闹起来。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胤祉也很轻松,他没有非得升爵不可的想法,只想着尽力而为,编书办杂志多少能有一点赚头,到时候皇父也不能苛责他不努力,不降爵还是可以保证的。
&esp;&esp;难道这是对皇子们的考验?
&esp;&esp;要不然为什么废太子,现在的理亲王不参与呢?
&esp;&esp;百官忍不住猜测,这和推举太子有关吗?虽然朝局发展诡异,但太子的确是废了,皇帝这个年纪了,总不能没有继承人吧?立一位新的太子理所应当。
&esp;&esp;这一次背后有多少是皇子们动手推动不得而知,他们都在烦恼康熙给出的考验,仔细想想这还真实难办,所谓经济事务想要弄明白十分不易,甚至找不到擅长之人请教。
&esp;&esp;这时候胤禛手上的水泥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其余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弄个类似的。
&esp;&esp;又因为推举太子的事情,各家写文章壮声势这个吹嘘古之贤王,那个说勇武过人,一时间文坛急剧升温,好似格外热闹,加之妖言事件之后康熙认为管不住,并没有对民间议论过于限制,一时间京城的酒楼茶馆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esp;&esp;原来是十五送的。
&esp;&esp;但胤禔就没这么好运了,他陷入了新一轮的迷茫,挣钱什么的,是不是有些太为难?他什么时候考虑过钱的事情?
&esp;&esp;胤禛的确没有什么犹豫,刚到手的水泥方子涉及到矿产,同样也可以用于营建建筑,这部分大可以挖掘一下,定个税什么的也不难,还可以交给内务府做一门生意。
&esp;&esp;“是啊,皇上怎么想的,怎么有这样奇怪的条件?”
只说银子他有得是办法挣,但是进国库的银子?那还真是没想过这样的事,谁拿了银子往国库里塞啊!
&esp;&esp;“,没点底子是真做不出规模啊,肥皂起码要油脂吧?就大清的现状,哪有那么富裕的油脂用来做洗漱的肥皂,而且配方也很重要,要
&esp;&esp;至于剩下的什么肥皂钟表自行车之类的“发明
&esp;&esp;但这个产业怎么来的呢?
&esp;&esp;胤禑这里就又恢复了堵门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