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徐大人,二兴村在洞溪村的西南方向,虽然也挨着水源,但是算是他们的下游。您知道,种庄稼离不开水,他们洞溪村的人欺人太甚,派人去拦截水源,闹得我们都没水可用。”
&esp;&esp;去岁,官府统一安排的耕牛是帮了大忙,但是这牛不属于他们,他们从河里挑水去地里,全靠人挑肩扛,到了今年春耕,留在村子里种地的人更少了,这才想着要挖水渠去水灌溉。
&esp;&esp;“是的,东北边是坡地,村民们把水送上去很是费力。”
&esp;&esp;“一亩良田能产多少粮食?”
&esp;&esp;一些。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不露声色,他装作信以为真的样子,又问道“水源之争,可会影响今年的收成?”
&esp;&esp;别说举人了,他们村里连个秀才老爷都没有。想着他儿子跟着举人老爷念书,他就高兴,他一直叮嘱儿子要努力,最差也的要考上秀才,以后他们二兴村才不会被人欺负了去。
&esp;&esp;王村长是村长,但是也要下地干活儿,读书人又怎么样,没什么比吃饱肚子更重要的。他指着徐京墨左侧的田地说,“这儿的地本来就肥,还靠近水源,是上等的良田,比起下等田亩产能高出三倍。”
&esp;&esp;近些年,也算得上是风调雨顺,但是种庄稼,谁不想地旁边就是水源呢。洞溪村和二兴村相邻的这条小河,水流不曾中断,但也不是那种汹涌澎湃的河流,按牛存在的说法就是两个村子都想把水引到自己的村里,才起了争端。
&esp;&esp;徐京墨心说这看着老实的人也算不得多老实,两个村都有出手,只不过是洞溪村更过分
感激徐京墨。读书要找到好夫子才行,他可是打听过,官学里教书的夫子都是举人老爷。
&esp;&esp;原来是个读书人,怪不得谈吐有些文绉绉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洞溪村的王村长一早就候着他们了,“徐大人,草民王安,齐武三十年秀才,洞溪村村长。”
&esp;&esp;徐京墨想了想又问,“东北边的地势可是高于小苗河沿岸?”
&esp;&esp;徐京墨跟着王村长一路前行,他看着地里的庄稼嘴角不经意挑起,“收成不错!”
&esp;&esp;“牛村长,这水源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esp;&esp;徐京墨总觉得这事儿不是分水的问题,若是分水,为什么以前没有冲突,如今却能打起来?
&esp;&esp;“暂时不会,但是没有足够的水肯定影响春耕!”
&esp;&esp;“王村长,本官听闻你洞溪村与二兴村因为水源的事情大打出手,究竟是何原因?”
&esp;&esp;休息了一晚,卸去一身的疲乏。看到观言准备好的煎蛋和清汤面,食欲大开,一碗热汤面喜下肚,徐京墨整个人都舒坦了。用过早膳后,他们才动身去洞溪村。
&esp;&esp;都是给朝廷种地,虽说没有明面上的粮产要求,但是多劳多得的道理他们是听明白了的。所以才想着自己挖一条沟渠把水给过去,让东北边的庄稼也能很好的被照顾到。
&esp;&esp;“徐大人,我们两个村都临近小苗河。以前村子里汉子多,可以挑水去上游去浇地,如今因为许多人都去参加劳役,人手不足,那些远离小苗河的庄稼就很难被灌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