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刚走到殿外,云姑姑就发出了惊恐的叫声,郁宁和翠屏也神色难看的看向了远处。
&esp;&esp;现在的禹京城并不是最初的禹京城,最初的禹京城早已毁灭在战火之中。
&esp;&esp;“快去含光殿!”郁宁语气急促,脚下的步伐更是如旋风一样。
&esp;&esp;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毁在了八十年前的庚寅之变中。
&esp;&esp;喊杀声,惨叫声,难民冲击的声音和禁军撤退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瞬间撕破了皇城内残留的和平景象。
&esp;&esp;说到这,倒是要称赞一下当今皇帝的运气。
&esp;&esp;祯文帝从七岁登基,在位已经二十五载,真是打破了一众祖宗的在位时间记录。
&esp;&esp;第4章 被抛弃了吗
&esp;&esp;不知道这与他是先帝独子,又仅仅只有一位年仅三岁的皇子是否有关。
&esp;&esp;难民真的打进皇宫了!
&esp;&esp;可惜,这只是理论上的,或许大禹朝以前的禁军是这样的。
&esp;&esp;“冲呀!”
&esp;&esp;庚寅之变虽然被平定,大禹朝的国运却从此开始走了下坡路。
&esp;&esp;大禹朝前一百二十年一共六位皇帝,后面八十年却足足有十八位皇帝。
&esp;&esp;只见远处一群衣着褴褛的难民,手中拿着各种农具木棒,正吆喝着向这边蜂蛹而来。
&esp;&esp;金戈铁马、开疆扩土、国泰民安,这些词语都不能概括大禹朝曾经的辉煌盛世。
&esp;&esp;庚寅之变中旧京城被破,皇族成年男性被屠戮殆尽。最后侥幸活下来的年幼皇子,被平定叛乱的河东道军阀重新扶持上位,大禹朝才没有就此灭亡。
&esp;&esp;殿门处的侍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踪迹。此时的郁宁已经来不及追究这些。
&esp;&
&esp;&esp;“杀呀!杀死狗皇帝!”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纵然难民的人数多上几倍,都不应该是禁军的对手才对。
&esp;&esp;禁军侍卫理应是大禹朝最精锐的武力,他们本是从全国的部队中选拔的最优良的人才,配备着最先进的武器和防御最好的甲胄。
&esp;&esp;在内,年幼的皇帝上位,朝政不是被外戚把控,就是宦官专政。
&esp;&esp;最鼎盛之时,甚至吸引了万邦来朝。
&esp;&esp;皇帝频繁的更换,导致了更加混乱的朝政。
&esp;&esp;大禹朝建国之初制定的种种国策,在岁月中早已变质。土地兼并军阀割据,加上天灾不断导致外族入侵——庚寅之变,皇室迁都。
&esp;&esp;难民不知道从哪里知道的皇上的踪迹,黑压压的人群如同丧尸般碾压过来。一路上的所有花草绿植,勉强抵抗的禁军守卫,全都被淹没在人群之中。
&esp;&esp;大禹朝传承至今已经两百多年,曾经的大禹朝也曾辉煌过。
&esp;&esp;含元殿到含光殿短短几十米的路程,此刻的郁宁却觉得如同天与地一般遥远。
&esp;&esp;“保护皇上!”
&esp;&esp;原本守卫在含光殿的侍卫全部冲杀出去,企图能将难民前进的脚步阻挡片刻。
&esp;&esp;在外,各地的军阀虽然表面上仍归属皇朝,但是税赋不上缴,军队不听号令,大禹朝对各个地方政府基本已经失去了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