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滨州的粮食,可以一年三熟,价格确实比大禹这边便宜很多。那边对大禹的瓷器、丝绸更喜欢,我们可以带些东西过去卖了,再换成粮食回来。要是有剩余,还可以运到泉州去卖了。”
&esp;&esp;第一次出海,保险起见,郁宁只派了一只海船。
&esp;&esp;徒步前行,终究还是有些辛苦。要是后面码头上的货物多了,也不能全都靠人力搬抬呀。
&esp;&esp;不过,郁宁还是有些不满意。
&esp;&esp;对于荒地开垦的事,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
&esp;&esp;“这件事,就由云姑姑你来招人,工钱按照铁矿的工人工资发。土地的计量,还是苏大人你带人管理。”
&esp;&esp;十一月初五,郁宁带着人,在码头对船上的人举行了送行仪式。
&esp;&esp;郁宁边走,边问起了一同来送行的苏浮生。
&esp;&esp;这些士兵,每人装备一套弓箭、一把长刀,给船上提供了最大的武器供应。
&esp;&esp;这思路与郁宁原本打算的,不谋而合,她当即拍板,决定由廖蓉蓉带着这批宝物南下,换取粮食回来。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廖蓉蓉听到郁宁的命令,慎重地躬身承诺。
&esp;&esp;说道这里,郁宁想到今后的规划,补充了一句。
&esp;&esp;“牛羊、鸡鸭等牲畜也得买一些,后面人越来越多,我们总不能一直靠在岛外买东西过活。还有原本规划的,清宁城外城的农业区,也是时候开发起来了。”
&esp;&esp;“苏大人,你前面几次去泉州城,可有了解过泉州是否有马匹骡子什么的卖?”
&esp;&esp;经过商议,大家觉得现在受限于经济和人手,暂时不宜大量采购牲畜。只需要买几匹运货拉车的骡子,应应急就可以了。
&esp;&esp;船上除了士兵,还有五十多名水手。加上力工,一共一百五十多人。
&esp;&esp;
&esp;&esp;为了保证海船的安危,她还将谢维和新训练出来的五十名士兵,一起派了出去。
&esp;&esp;这个看法郁宁也同意,最后由苏浮生负责采购。
&esp;&esp;郁宁见到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立刻开始安排人手。
&esp;&esp;这段时间码头到清宁城的路,已经开始修缮。按照郁宁的要求,这条路均宽两丈,路面全由水泥铺到而成。
&esp;&esp;两人应是后,苏浮生又提出了问题。
&esp;&esp;“属下定然,不辱使命!”
&esp;&esp;“公主想买些运力的牲畜?”
&esp;&esp;郁宁坦然的点了点头,“清宁城越来越大,码头也逐渐使用起来,我们也得改进我们的生产模式了。”
&esp;&esp;现在走起来,总算不用弄得满身泥泞。
&esp;&esp;廖蓉蓉不愧是商人,想法比常人更加灵活,立刻想到这其中的赚钱法子。
&esp;&esp;郁宁回到清宁城后,立刻就召集众人,开始讨论这两件事情。
&esp;&esp;现在还是冬天,不能种地。这个时候开始开垦,正好能赶上明年春种。
&esp;&esp;“公主,这土地以后要怎么管理,让百姓自由购买吗?”
&esp;&esp;苏浮生闻言,又看了看郁宁走得满头大汗的样子,由己推人,瞬间明白了郁宁这个问题的用意。
&esp;&esp;看着船只渐渐消失在海平线,郁宁才转身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