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花朝问过她在云州守城时的情况,她也一五一十地对花朝说了,其实她知道对方想做什么,给对方一套合理的供词,让她把当日真实的情况传出去,这也是沈睿宁自己想做的。
&esp;&esp;沈睿宁了然,她低头去看供词,果然,里面都是前一日她与花朝闲聊的内容,只不过被梳理得更有逻辑。
&esp;&esp;沈睿宁被带到了公堂之上,堂上坐着三位官员,看这个架势,应该是传说中的三堂会审。
&esp;&esp;卷宗被属下接过,递到站立在堂下的沈睿宁手中。
&esp;&esp;沈睿宁:“小时候学过,但是资质不佳,再加上身子弱,便放弃了。”
&esp;&esp;沈睿宁知道,自己在这次提审中所说的一切,都关乎着他们沈家的名声,关乎着她的父母、她的兄长,还有她自己的一生之名。
&esp;&esp;在例行的“堂下何人报上姓名”之后,胡大人拿起放在桌上的一副卷宗。
&esp;&esp;她的眼睛在堂上三位大人身上瞟了瞟,心里却已经暗暗对上了号。
&esp;&esp;坐在中间的应该是大理寺卿胡大人,左边是刑部钱尚书,右边则坐着一位身穿黑色暗金纹飞鱼服,披着斗篷,脸上戴着面具的男子。
&esp;&esp;花朝…
&esp;&esp;第17章 三堂会审
&esp;&esp;套话果然是相互的啊,沈睿宁看了花朝一眼,柔柔地笑了。
&esp;&esp;供词?她入大理寺牢狱之后,从没有被提审或者刑讯过,哪里来的供词?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互相利用嘛,合情合理。都是老狐狸,要啥自行车。
&esp;&esp;供词上没有胡编乱造,确实都是沈睿宁说过的话。
&esp;&esp;她那个一喝醉就会大骂北坤,叫嚣着要用北坤王的脑袋当酒壶的爹爹,怎么可能通敌叛国?!
&esp;&esp;大理寺卿胡大人见沈睿宁看着供词半晌不语,出言提醒道:“你在这供词上说,城中将领皆奋力抗敌,你作为沈家之女也随父母登上城墙抵御北坤攻城。这些可是属实?”
&esp;&esp;她做出茫然疑惑的模样,便看到已经换上暗红色飞鱼服的女子从里面走出来,默默地站在了那位面具男子的身侧,面无表情地看向她。
&esp;&esp;说话间,沈睿宁已将供词看完,她将长卷还给身旁的吏员,道:“供词上所说,皆属实。”
&esp;&esp;胡大人“嗯”了一声,又问道:“你可会武?”
esp;&esp;据说,远在云州主持重建的冯将军已经加急递回了奏章文书,希望皇上早日定沈煜的失职之罪,而且,他还怀疑沈煜通敌叛国,最后战死不过是敌方的杀人灭口之策。
&esp;&esp;她站在堂下,呈现出娇柔模样,形容却并不慌张,旁人看着,只会觉得这是为千金小姐,娇柔可怜。
&esp;&esp;“沈睿宁,这是你入大理寺牢狱之后的供词,你且看看是否属实!”
&esp;&esp;沈睿宁以前听父母说起过三堂会审,除了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之外,这第三位则是影嵬司的头目,也是最神秘的一位,神秘到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真容。
&esp;&esp;胡大人与刑部钱尚书对视了
&esp;&esp;通敌叛国?听着花朝毫无情绪地说到这里,沈睿宁简直气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