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到现在,几乎所有症状的伤寒,都有现成的成方可供使用。
&esp;&esp;明清两朝可以说是中医最辉煌的时候,各种思想理论被梳理总结,各种新药物得到应用。
&esp;&esp;想明白了这些,几位御医心中对陈景恪充满了好感。
&esp;&esp;他们也不傻,马上就猜到陈景恪在分润功劳给大家。
&esp;&esp;“这副药三个时辰后再煎煮服用,以后每日早晚一副,五日应当就能痊愈。”
&esp;&esp;之前他们治不好太孙,在朱元璋面前大大的失了分。
&esp;&esp;一番检查之后,陈景恪的心变得沉重了许多,不是隐疾。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但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对此他毫无办法。
&esp;&esp;要么他还患有别的隐疾,要么有人做了手脚。
&esp;&esp;伤寒这一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已经攻克了大部分,又经历代医家圣手陆续增补。
&esp;&esp;陈景恪将药方递给朱元璋,“太孙已经服用太多药物,短时间不宜再服用新药。”
&esp;&esp;众人这才想到,方才皇后也昏倒了。
&esp;&esp;只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按照诊断结果开了一副药。
&esp;&esp;朱元璋小心的接过药方,这次他没有交给别人,而是自己收了起来。
&esp;&esp;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陈景恪正准备找机会告御状,哪知朱元璋又说道:
&esp;&esp;之所以用‘几乎’,是因为病毒也在进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新毒株了。
&esp;&esp;可以说,此时的中医就是人类最优秀的医学体系,直到现代医学的出现。
&esp;&esp;听到这句话,几名御医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谢陛下隆恩。”
&esp;&esp;“后生,皇后身体略有不适,你也给瞅瞅,到时一并论功行赏。”
&esp;&esp;现在太孙的病情控制住了,他们参与了后续治疗,尽管只是辅助也是一份功劳。
&esp;&esp;不指望这份功劳能获得多少好处,至少可以做到功过相抵。
&esp;&esp;后一句话是对几位御医说的。
&esp;&esp;这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
&esp;&esp;马秀英高兴的走到床边,不停地安抚自家宝贝孙子。
&esp;&esp;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最终拿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药方。
&esp;&esp;朱元璋起身道:“治好了太孙的病咱有重赏。”
&esp;&esp;但朱雄英感染的并不是新病毒,却难倒了这么多国手,很不正常。
&esp;&esp;“你们几个……念在你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不追究你们的罪责了。希望你们以后勤勉任事,莫要懈怠。”
于难倒这么多国手。
&esp;&esp;御医已经诊断过,是伤心
&esp;&esp;御医们发现,他所谓拿不准的那几味药,其实只是无关紧要的辅药,用哪一种都无所谓。
&esp;&esp;医术高明,会做事做人,这小子将来有前途啊。
&esp;&esp;然后声称有几味药拿不准,找几位御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