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4节(2/3)111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sp;&esp;李善长见皇帝和稀泥,也只能顺坡下驴,但心中的愤懑之意又多了几分。

&esp;&esp;朱元璋却心生不悦,咱刚才都已经说了,君和臣不同,你是真听不懂还是假装听不懂?

&esp;&esp;队列里,一个叫杜佑的官员却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esp;&esp;自胡惟庸之后,朱元璋一直在打压淮西集团,身为集团领袖李善长心里自然不舒服。

&esp;&esp;“李太师此言我不敢苟同,太孙乃储君,君臣岂能相同?”

&esp;&esp;朱雄英这个名字,是他和马秀英商量许久才确定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esp;&esp;此言一出,朝堂又安静了那么一瞬间,众人都诧异的看向李善长。

&esp;&esp;“况且更名乃大事,太孙更是承天命而生,姓名已然上呈昊天和宗庙,岂能轻易改动。”

&esp;&esp;是觉得自己的颜面比太孙重要,还是想给皇帝心里扎刺啊?

&esp;&esp;假如先册立后改名,那册立诏书上写的就是原来的名字,说不定就会被有心人利用。

&esp;&esp;“臣说句大不敬之言,若苍天因此降下灾祸,谁能担责?”

&esp;&esp;当年靠着我们打江山,现在想玩兔死狗烹那一招是吧?

&esp;&esp;他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先改名再册立,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esp;&esp;加上他喊了这么久,天然觉得这个名字是最好的,自然是不愿意改。

&esp;&esp;眼珠子一转想到一个计策,于是就出列道:

&esp;&esp;“臣知错,这就给太师赔礼。”杜佑嘴角浮起一丝笑容,马上承认错误并向李善长赔礼道歉。

&esp;&esp;“你……”李善长位于诸公之首,何时被人这样怼过,当即就怒气冲冲的道:

&esp;&esp;秘书是最了解领导心思的,杜佑就看出了朱元璋的想法。

&esp;&esp;不只是对杜佑的,更是对朱元璋的。

史令,选一个黄道吉日,将咱册封太孙之事昭告天下。”

&esp;&esp;“不过身为下属,如此直言顶撞上官也是不敬,杜春官快给韩国公赔个不是。”

&esp;&esp;不过他还没有老糊涂,知道不能将这种想法表露出

&esp;&esp;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设立四辅官协助他处理政务。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按照季节顺序轮流值班。

&esp;&esp;其实四辅官就是皇帝的秘书。

&esp;&esp;“陛下,臣参杜佑妖言惑众,请陛下明查。”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朱雄英虽然是储君,可也是朱家子孙,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esp;&esp;现在是讨论太孙的事情,大家各抒己见,你给人扣妖言惑众的帽子是几个意思?

&esp;&esp;太史令大声唱道:“臣遵旨。”

&esp;&esp;朱元璋脸色也冷了三分,说道:“韩国公多虑了,不过是各抒己见而已,杜春官并无此意。”

&esp;&esp;这时,李善长又说道:“按照《皇明祖训》,太孙当为允字辈,是否在册封之前先为其更名?”

&esp;&esp;但李善长拿《皇明祖训》来说事,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