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红楼之挽天倾 第2497节(2/3)111  红楼之挽天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道:“刘阁老入京之后,协理户部事务,谭阁老先掌刑部,主司天下刑名事务,不可懈怠。”

&esp;&esp;谭节道:“是啊,更可飞天遁地,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esp;&esp;事实上,这也是贾珩要造就的结果,在时代的洪流中,他改换天命就透着一股神威加持,君权神授。

&esp;&esp;贾珩朗声说道:“孤会寻精通刑名事务的博士,一同汇编该部鸿篇巨制,不仅是刑律,其他六部则例,也当细心编纂,用之指导事务。”

&esp;&esp;而就在两人叙话之时,却听得一个年轻仆人从外间进来,朝着刘祯和谭节行了一礼,道:“老爷,卫王来了。”

&esp;&esp;六部两院五寺,如今大汉的官制构架其

&esp;&esp;刘祯快行几步,向着贾珩行了一礼,拱手说道:“下官见过卫王。”

&esp;&esp;刘祯和谭节对视一眼,道:“你我去迎迎卫王。”

&esp;&esp;这种来自后世的基建便利,如何不让谭节和刘祯心神震撼莫名。

&esp;&esp;吏部按常理不入阁,兵部进军机处,那么就只能是刑部。

&esp;&esp;在这三四年间,大汉虽不敢说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神京至洛阳官道的修好,也让谭节和刘祯感受到一股心神震撼之感。

&esp;&esp;刘祯手捻颌下胡须,颔了颔首,说道:“这新学所研之物,大大裨益社稷,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esp;&esp;贾珩这边厢,伸出两只手虚扶住刘祯,那张刚毅、沉静的面容上可见笑意和煦,道:“刘阁老无需多礼,快快请起。”

&esp;&esp;事实上,除却谭节在金陵之时见过贾珩,刘祯先前并未见过贾珩,这倒是第一次见卫王。

&esp;&esp;刘祯道:“老朽这一路研究新学,发现此项学问,穷究事物之理,格物致知,用以经世致用。”

&esp;&esp;所谓,户礼工刑,此乃为朝廷的头等事务。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谭节在入阁之前,诏旨上并未提及谭节的职务,但京中也有人预测,多半就是刑部事务。

&esp;&esp;刘祯点了点头,道:“卫王言重了,如今朝廷众正盈朝,皆是精通文韬武略之人,我等才薄智浅,奔赴神京,不过共襄此圣举而已。”

&esp;&esp;“依法行政?”谭节品砸了这四个字,只觉意味隽永。

&esp;&esp;那整齐宽敞的水泥官道,两旁绿柳成荫,马车络绎不绝,疾驰如飞,却不见丝毫扬尘,这等交通畅达,该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esp;&esp;贾珩道:“如今国家百业繁荣,国势蒸蒸日上,孤本意制定一部《乾德会典》,用以颁行天下,以为官商吏民遵行,尤其是新学大行之后,不少官吏也需要知道律法,用以按律行事,依法行政。”

&esp;&esp;刘祯点了点头,道:“南省士林未得新学之利,故而心有疑虑,倒也是正常中事。”

&esp;&esp;两人说话之间,来到近前,看向那蟒服青年。

&esp;&esp;谭节道:“刘老大人所言在理。”

来到京城,自然而然要抱团取暖。

&esp;&esp;谭节默然片刻,眉头之下,眸光闪烁了下,道:“刑部?”

&esp;&esp;谭节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听说海军所建之铁船,更是这等格物之法所得而来,还有诸多新奇之物,皆有利国利民之举,南省或有大儒说什么奇技淫巧,老朽却是不以为然。”

&esp;&esp;这会儿,谭节也向贾珩行了一礼。

&esp;&esp;贾珩脸上笑容和煦,说道:“刘阁老,如今内阁事务繁多,正需要刘阁老和谭阁老这样老成持国的文臣,进京主持大局,署理政务。”

&esp;&esp;谭节这会儿倒也谦逊了几句。

&esp;&esp;贾珩伸出双手,虚扶着谭节的肩头,道:“谭阁老,这一路当真是辛苦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