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何长林县多年来地广人稀的缘由,实是早年里人死的多,生的少。
幸而留下个儿子,没有绝了后。
他见状也放下盆,擦干净手上的水去帮忙,伸手一道铺平时,发现都是些干巴巴的细草,拿起看了看,也没看出个什么。
北地无尽的大雪早已将一切洗净,太爷年轻时的故事对于他们这辈人而言已经很久远,可回回在山里行走时,都会不可避免地想起来这些听过的故事。
下套子的本事是他跟他爹霍老栓学的,而霍家赶山和捕猎的本事,最早能追溯到霍老太爷霍平原。
他将过了遍水的衣裳在院子中晾起,扯平后抱着盆往回走,见叶素萍提着一个口袋,把里面的东西往簸箕上倒。
“这
“嫂子,这晒的是什么?”
大一些的猎物下套子,在相距一尺多的树桩子之间设绳套,不过这招在冬日大雪天里更好使,现在雪化了,那些个吃草的狍鹿也没那么傻。
当中小的猎物需下“跳套”,借助有韧劲的细树枝子,待兔子野鸡误入后树枝收紧弹起,能高悬在半空中,省的一些个吃肉的野物直接叼走。
收回思绪,霍凌看向脚下的山地,搓了两下枯草落叶。
又过几年,朝廷终于出了一员大将,带兵打跑了鞑子,然而后来数年里,仍时有小队的鞑子扰境,霍老太爷最后仍旧死于鞑子刀下,没能得个下山养老的善终。
要下兽套的麻绳也准备好,趁早找地方安上,不说定能套到东西,但只要有,就能给席面省些个肉钱。
只是山上能挖野菜种野果,野物遍地,更是不缺一口肉,唯独种不出粮食,以及人吃五谷杂粮,总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药材也是缺的,需下山用山货换。
现下的时节要捕狍子、野鹿或是黄羊,多在挖出来的陷阱里设套,因陷阱不能挖太深,摔断了腿的野物活不长,没法带下山,若没有绳套,野物求生时一跃而起,往往能就此逃生。
“可山那头的鞑子入了冬没粮了,就翻山来烧村抢粮,汉子抓去做壮丁,女子哥儿就地糟蹋了,好看的掳回去,或是直接杀!”
“人给逼得没办法,只得躲进山里去,为了唬住那些鞑子,好让他们不敢轻易进山,是霍平原自认还有几分身手和胆气,对外宣称落草为寇,扯大旗做了山匪,说是山匪,实际只为了给自己和乡亲们寻个活路罢了。”
不单霍家,现今长林县不少人的祖辈,皆是这般埋骨白山。
陷阱倒是有现成的,霍凌里里外外,爬上爬下,设了五处跳套,三处陷阱的绳套,这才拍拍手领着大个儿去采腰子草。
后来有几次,下山换粮换药的时候遇见不平事,霍老太爷带人提刀砍过几个仗势欺人的恶人脑袋,鞑子过境的时候,更是没少取人性命,凶名传出,愈发没人敢招惹。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他走走停停,观察着山地上野兔、榛鸡、狍鹿以及野猪等经过的痕迹。
霍凌走了两日,颜祺也已做好了一身新里衣。
“你当那时候和现在一般太平?人要是在山下有活路,何必要上山和野兽争口食,往前数三辈儿,这地方鸟不拉屎,压根没有人管,只有关内活不下去的流民停下脚,扎了根,搭几间屋子垦荒糊口。”
那时候躲在山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习武,五六岁的小儿都敢提大刀。
走过的林子看看,多爬几棵树。
老人说到这里,往往要摇着头唏嘘许久,再嘬巴两口土旱烟。
那可是白龙山上的传奇人物,至今说起霍平原,村里仍有老人能津津乐道与你讲半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