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聪提醒她,“通告应该很快就会贴出来传遍全城,这段时间可能会有点乱,你们尽量不要出门乱走,不要穿红戴绿,饮酒作乐。皇上驾崩,新皇登基,肯定会有所动作,你们等消息就是了。”
当然,不回去也行,流民就地安置,附籍,由衙门重新登记。这种就没有三年免征的条件,也没银子拿了。
“……”聂聪看着自己空荡荡的手心,这抢钱的动作也太快太明显了吧。
干涸的土地得到湿润,死气沉沉的百姓们欢呼大喊,仿佛终于看到了曙光,一个个都说这是天降祥瑞,昭告天下新皇为当代明君,得上天眷顾。
许是有些熟悉了,聂聪说话随意许多。
两天后,城门又贴了一告示,新皇登基,是为晋武帝,次年改年号为兴泰元年。
她此刻站在城门口的布告栏前面,看着刚刚贴上去的通告,微微的皱了皱眉。
柯表姑坐在院子里,拿着针线正在给两个小的做鞋子。她才发现这个厨艺很不错的姑娘居然不会做衣服鞋子,杨氏倒是会做,但不好看。
然而聂聪刚走了几步,忽然又转回来,犹豫了片刻后还是压低了声音悄悄说道,“还有个事得先给你说下。”
据说在钦差大臣抵达永宁府的当天,晴了不知道多少时日的老天陡然落下雨来,大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回去,落叶归根的想法在众人脑海里根深蒂固。有银子又能免征三年,回老家那边依旧是熟悉的亲戚朋友。
他摇摇头,失笑道,“看不出来你还是个钱篓子,好了,钱给你,我也该走了。”
可没想到新皇上任第一把火,就烧在了永宁府。
没想到聂聪又摸出两个银锭子,“这个也给你,这是你当初入城交的入城费,大人说也还给你。”
顾云冬就当没听见一眼,喜滋滋的拿着银票看了又看。得找个机会去兑换银子,反正她有空间,不怕银子的重量。
而且安置的地方也要看你运气,基本上不会在太繁华富裕的城镇,甚至稍稍好一点的村庄都不会有。田地也没有分配,最多给你两亩荒地自己开垦。
见他表情严肃,顾云冬终于将视线从银票上挪开,“什么事?”
不过她对这皇上没啥好感,永宁府闹灾荒,饿死的人不知凡几,这么久却一直等不到朝廷派人过来赈灾处理。她听说就这样皇帝还在宫中饮酒作乐,妃子封了一个又一个,甚至还巧立名目要加税,那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聂聪走后,果然当天下午,城门处就贴了告示。
长得挺好看,就这身衣服……”
顾云冬惊讶,忙不迭的拿了过来,“你们知府大人真是个好人呐,一生平安。”
更何况许多城镇的人,产业房子都在永宁府,就这样放弃损失太大了。
“多谢提醒。”顾云冬知道他是指关于灾荒一事,先皇不作为,新皇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章程,但愿不是个视人命为草芥的。
但凡回去的人,府衙都会给出一定的路费,且三年免征。
顾云冬还在宣和府,还不知道那边传的沸沸扬扬的消息。就算知道,她也不以为意。
皇帝驾崩,天下哀悼,百姓需服丧三个月,期间不得穿红戴绿,婚嫁娱乐。
驾崩了,也好。
朝廷终于派遣了钦差大臣前往永宁府——赈灾。
顾云冬一愣,皇上,那是个离她很远很远的词啊。
这则布告是关于他们这些逃荒的灾民的,永宁府已经有了赈灾的粮食和银两,乱象已平,秩序在慢慢的恢复,他们这些人自然也要回去的。
不管是先皇驾崩,还是新皇登基,这些都距离顾云冬太远,她并不太在意。
第39章 回不回去
可这些,对于顾云冬来说,却没有太大的诱惑。
“我刚从衙门回来,见到从京城那边过来的人,我隐约听到,京城那边……”他声音压得更低了,几乎都要听不见,“皇上驾崩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顾云冬摆摆手,让他随意。
她看完通告,便提着菜篮子回到了柯表姑家。